有一位男院友,40多歲,宇峰蠻跟他聊得來。
上個月,他的家姐從加拿大回來探他,我們剛好當天是園藝
最近一個月,他的病情急轉直下,瘦得很利害、肚子漲了、
前幾天,宇峰下班後去探他,他正在用晚餐。
“坐丫”
我坐下拍拍他。
他點頭回應。
大部分的時間,我們都是靜靜地坐著。
因為,寒暄的說話,在那個臨在,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。
因為,寂靜會讓最內在的東西浮現出來。
“您現在覺得點啊?”
他搖搖頭。
“您感到無奈嗎?”
“唉,都無辦法”
“嗯,有時候,有些事情系無乜辦法”(同理;在scal
過了一會,他的中學同學來探他。
“嗯,您來了”
“是啊!我買了營養奶來”
他們從中學就已經認識了,這位中學同學,因為公司已經上
“我和家姐,曾經系阿峰度種過d植物,您可以幫我拍個照
“好的,我著返件衫就落去”
“我也一起去吧,帶你去花園那邊”
在前往花園的途中,宇峰也很關心這位中學同學的感受。
“看到他的情況這樣,您e家的感受系點呀?”
他沉默了片刻,眼紅紅,不是很集中在當下的說
“都好無奈,去醫院複診的時候,醫院義工也很關心我,但
“嗯,我也很關心您的感覺……其實我也很難過、很無奈,
到達花園後,這位中學同學,很用心地拍下他和他家姐的植
“他絕少會叫我幫他做野的”
“您點睇?”
“我想他想我舒服一點,可以為他做點事情”
“嗯,我看到他很關心、很在意您這位老朋友”
【回顧與成長】:
在臺灣讀書的時候,有一位太太同學,請我和另一位僑生吃
“其實靜靜的坐著,不講話,去感受彼此,感覺也很好啊”
尤其是臨終關懷的場域,寂靜本身是一種“同在”,是一種
相反,如果我們耐不住Dead Air,就會開始找話題,亂掰一通,彼此的距離就因此拉
在園藝治療方面,宇峰看到的是,他和家姐一起種植的到手
在昨天的義工培訓課程中,宇峰也因著這個經歷,跟義工朋
臨終關懷劄記@2016年1月27日星期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