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期病人打麻雀忘記痛楚

如果要講康樂治療,又怎麼可以不提及我們的國粹——「打麻雀」呢? 在香港已經有大學對「麻雀治療」進行研究,我們會在文章的末端,貼上香港嶺南大學亞太老年研究中心所出版的「麻雀治療實務手冊」之連結,以方便大家參考。

 

臨床上的觀察

打麻雀忘痛

有一位晚期肺癌症的YYL婆婆,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,使她常常感到痛楚。當她感到痛楚的時候 ,就什麼心情也沒有了。但唯一能刺激起她興趣的事情,就是打麻雀。陪人姐姐跟我們說:「YYL婆婆成日講話我要去阿峰嗰度打麻雀呀!今日有冇麻雀打呀?」YYL婆婆打麻雀的時候,連續打了兩小時也沒有喊過一句痛,完全忘記了身上的痛楚,而且有說有笑:「阿峰仔啊你識唔識打㗎~」因為我成日大相公,攞多左隻牌都唔知。

義工與麻雀耍樂活動

義工參與打麻雀活動

打麻雀最掃興的就是「三缺一」,又或者廣東話所講嘅唔夠腳,在這個時候義工們就發揮他們重要的角色,我們稱之為「專業戥腳」打麻雀,所謂的「專業」,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專業「鬆章」,要不知不覺間、不經意地鬆牌給院友食糊,真係少啲技巧都唔得㗎。

有趣分享

有趣的回憶

有一次開枱打麻雀的時候,發現副麻雀少咗兩隻牌,我們就攤開所有牌來點數,一個負責數萬子、一個番子、一個筒子、一個索子,最後發現原來冇咗兩隻筒子。
“ 呢一副真係老千麻雀嚟!” 一位末期病人笑著說。
“ 唔怪得我,食唔到糊啦~”另一位說著。
“哈哈,咁以後打呢副麻雀就千期唔好做筒子喇”
“好! 呢副麻雀嘅秘密得我哋四個人知㗎咋”

廣東麻雀的有趣術語

麻雀腳:指一起打麻將的人

三缺一:指麻將要揍足四人才成,缺少一人便不能成局,所以叫三缺一

爭咁隻腳:指欠一人,即三缺一

叫糊:差一隻牌便糊牌

食糊:又叫糊牌,即在此局勝出

食詐糊:指糊牌後所翻出的牌其實並沒有勝出,只是擺了烏龍

食對碰:指糊牌時所要的牌和自己的一對組成一坎

食自摸:指由自己摸入的牌而食糊

食單吊:指糊牌時所要的牌和自己的牌組成一對眼

食絕將:指糊牌時所要的牌是這將牌的最後一隻

食打出:指食出由其中一方打出牌

食卡窿:指糊牌時所要的牌是一組牌正中的一隻

食偏張:指糊牌時所要的牌是一組牌頭或尾其中一隻

出衝:指打出的牌讓人食糊

截糊:指兩三家同叫一隻牌,但給上家或對家食出,只有下家不能截糊

大相公:指多取一隻牌,按例不可叫糊

小相公:指少取一隻牌,按例不可叫糊

做牌:即做大牌

棄糊:指爲了不輸牌而放棄叫糊

扣牌:指估計到家需要的牌,便扣起不打出

拆牌:在做牌或棄糊時,把自己所持的對牌、坎牌或黐牌拆開打出

誅上家:指跟著上家打其不要的牌

誅下家:指打下家不要的牌

睇下家:指留意下家出的牌

避上家:避免和上家做同一種牌

頂上家:和上家做同一種牌

 

「麻雀治療實務手冊」:http://commons.ln.edu.hk/apias_guide/1/

參考資料:http://rg.ipm.edu.mo/web/guest/gamepedia/-/wiki/Main/麻雀用語

圖片來源:http://newsstatic.rthk.hk/images/mfile_1211931_1_L_20150917135514.jpg

社區資源  香港防癌會義工服務:https://www.hkacs.org.hk/tc/medicalnews.php?id=104

與臨終病人拍照生活、活動照的雙重意義

ga-c-corsobasic_a

 

CH女士離世後,他的丈夫L先生來到防癌會,辦理餘下的手續。

 

“L先生,如果您來到防癌會,您打比我丫,我應該開緊小組,我落來找您”

 

宇峰帶L先生到辦公室

“L先生您坐丫”

然後我拿出一本粉紅色厚身布質的相冊

“這是我們當晚一起去吃自助餐的照片,很想將這份禮物送給您”

L先生雙手接過後,摸著用透明膠套封好相冊

“阿峰,好多謝您,我會好好珍惜,我想回家再慢慢看”

“嗯,好的”

L先生拿出宇峰先前請他代的USB

“CH係呢參加左好多活動,也為她拍了很多照片,她很喜歡拍照呢,還會候住個鏡頭擺Post~”

然後,我們一起在電腦,逐一透過CH女士在防癌會的生活照、活動照,回顧CH女士生命中最後的生活片段。

 

每一張照片,CH女士都笑得很開心,在這裡,她認識了3位癌症的同路人。

因著CH女士自身樂觀、友善的性格,很快就跟這3位女院友成了朋友,彼此交換電話,互相Whatapp。

L先生看著看著,也感到很安慰,因為他能夠從照片中,看到自己的太太,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中,並不是等死,而生充滿了溫暖與歡笑的。

 

在電梯口,L先生用力的握著相冊,低頭看著相冊封面,在自助餐廳與太太的合照,強忍著淚水、咽著喉地說

“其實我真係好唔捨得她”

那一刻,宇峰的感受也牽引出來,也同樣強忍著淚水、咽著喉地說

“當Stephen告訴我的一刻,我也很難過、好唔捨得她”

電梯到了,在電梯內

“阿峰,呢段日子真係好多謝您,我地保持聯絡,出來吃個飯、飲杯野傾下都好”

“好的,您隨時聯絡我”

 

生命真的很奇妙,為什麼茫茫人海中,彼此會遇上,彼此會認識,互相交心,互相扶持呢?

很感恩在生命中,能有這麼多充滿愛與交心的關係。

 

啟思:

我們團隊,很有意識地,為臨終病人,拍攝一些生活照、活動照。

除了透過每一個月的「生命照片冊工作坊」派發照片和DIY相冊,與病人回顧生活外,

也是有意識地為家人的哀傷調息鋪路,

透過照片,去經歷已離世的親人,生命中最後的歡樂時光。

生命中最後的請求,生命中最後的心願@臨終關懷

na201608121517110090-52-000000000

每一天的下午,都有不同的康樂治療活動,而今天的活動,是由一位義工朋友,教我們一起做一個蝶古巴特的小木盒。

 

當宇峰去到1樓病房,邀請院友參加的時候,有一位臨終的女院友問:

 

“今天是不是製作小木盒?”

 

“是啊!您有興趣一起來參加嗎?”

 

“嗯……我要……上去參加” 這位女士的身體狀況已經很虛弱,連抬起頭說話都已經很困難了。

 

宇峰觀察到這位女士的身體狀況,以及她需要使用電動氧氣機的時候,基於病人生命安全的考慮:

 

“嗯,好的,我也很想一起上去做小木盒,您等我一陣,我問問護士先”

 

然而,護士先生並不建議這位女士離開1樓病房,護士先生與宇峰一起到病房跟這位女士說:

 

“現在可能不是很合適到6樓做手工”

 

這位女士用力的握住男護士的手說:

 

“您幫幫我……我真的很想做這個小木盒”

 

宇峰看著,心裡感到很難過,這很可能就是這位女士,生命中的最後一個請求了,我連忙道:

 

“護士先生,如果我們不離開1樓病房,就在1樓的大堂做手工可以嗎?我地可以找一個有插蘇口的位置,然後我請義工朋友來1樓,陪伴著她做小木盒,我也會係度的”

 

護士先生溫柔地拍了拍這位女士的手:

 

“好的,等我安排一下”

 

後來,這位女士完成小木盒的第二天,就離開人世了。而這位女士這麼堅持要製作這個小木盒,是因為想送給她的女兒,把這個小木盒,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份禮物,送給女兒。

 

啟思:在臨終的場域工作,您永遠都不會知道,下一次,您還有沒有機會去服務這位病人。臨終病人向您的請求,可能就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個請求,所以,請用真誠的心,去服務每一位臨終病人,這是對病人的愛,也是對自己的愛。

 

最後,真的很感恩這位護士先生和義工朋友,沒有您們的愛心與彈性,是完成不了這位女士的最後心願的,真的謝謝您們!

 

延伸閱讀:http://lifeanddeathsw.thisistap.com/2016/09/17/小女生在剛去世的媽咪身邊,說出與媽咪最深刻的/

 

以生命照相冊作生命回顧(Life review)@臨終關懷

NA201606272307590012-01-000000000

因為手機數據爆了,所以今早回到公司,才看到一位關係很好的伯伯的外籍陪人姐姐,在凌晨00:11的時候發了一個錄音whatapp

“Fung, he is gone……”

不久,外籍陪人姐姐來到6/F,就痛哭起來了,牧靈前輩安慰著她,宇峰也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。

就在上個星期五,宇峰下班後去看伯伯,心裡就知道很可能是最後的一次見面和談話了。

伯伯一直都有參加我們舉辦的“生命照片冊”活動,照片冊一直放在伯伯的床頭,宇峰就與伯伯一起翻閱相冊,一起回顧過去的種種趣事和快樂,期望伯伯能帶著一些美好的回憶離開。

宇峰團隊的夥伴,也有很深的感受:“以後好似再也沒機會跟她(陪人姐姐)聊天了,因為我每次落病房,都會跟她聊天。”

“我想她同樣唔捨得您的,可能會唔習慣冇你同佢傾計的”

生死的工作,總是帶給我們真實活著的感覺、感受,去珍惜、去愛。

親愛的伯伯,宇峰很喜歡您,很開心能認識您,您常常說我這個小夥子很聰明,其實我很笨的啦,老是撞板;您總是讚我很會挑衣服穿,我也笑說著是女朋友給我挑的啦;還有還有很多很深刻的回憶,真的很多謝您,伯伯,約定了啊!當我上來的時候,至少要給我一個大擁抱吧!永遠祝福您!

最後的一次旅行@ 兼談生命照片冊活動的多重意義

_20160609_190431

每一個月,我們都會舉辦一次製作相片冊的活動。

這個製作相片冊的活動,對於病人和家人來說,都有著不同的意義。

對病人來說,我們鼓勵他們參加社康活動,並為他們拍下了不同嘅活動照片。我們可以利用相片冊作為一種媒介,與院友一起回顧住院期間的生活點滴,那麼住院的期間,就不只是一種等死的狀態,而是充滿了歡樂與回憶的生活經驗。

對於家人來說,病人所製作的生命照片冊,往往是一種作為日後哀傷調適的媒介的鋪排,他們能夠在照相冊中發現,病人在住院期間,其實是過著很開心的生活,在生命中最後的階段有很多人關心他、陪伴他、與他一起玩樂 。這對於在生的家人來說,是一種極大的安慰。

宇峰在整理照片的期間,發現了一張與病友婆婆的合照。我們一起去旅行、去茶樓吃點心,照片中婆婆是充滿了歡笑的。但是婆婆在上個星期天已經去世了,宇峰看著照片的一剎,有一種感受:

“原來上一次服務婆婆 ,已經是我最後一次 與他去旅行的機會了。”

所以我跟自己說:

“我會把每一次服務癌症病的機會,當作是都是最後一次,以真誠的心、珍惜的 與他們相處,獻出自己的愛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