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每當我想到自己會死,有關我的一切,都要在這個世界上消失時……我覺得……這怎麼可能這樣呢?我要消失了!我要消失了!怎麼可以這樣呢!」
「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?」
「好無助、好無奈,個心好怯,地板好像突然消失了,掉進未知的深淵」
「嗯,聽到您說很無助無奈、個心好怯,好似跌左落個未知的深淵,是甚麼東西讓您的感覺紓緩返d?」
「嗯……都無乜……每當我想到自己,在宇宙萬千星河中,曾發過小小助人的光芒 ,一點點都好 ,我就覺得好好多」
當死亡焦慮來襲時,屬於您自己的答案呢?
Hong Kong Hospice Social Worker Society
香港寧養社會工作者學會
「每當我想到自己會死,有關我的一切,都要在這個世界上消失時……我覺得……這怎麼可能這樣呢?我要消失了!我要消失了!怎麼可以這樣呢!」
「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?」
「好無助、好無奈,個心好怯,地板好像突然消失了,掉進未知的深淵」
「嗯,聽到您說很無助無奈、個心好怯,好似跌左落個未知的深淵,是甚麼東西讓您的感覺紓緩返d?」
「嗯……都無乜……每當我想到自己,在宇宙萬千星河中,曾發過小小助人的光芒 ,一點點都好 ,我就覺得好好多」
當死亡焦慮來襲時,屬於您自己的答案呢?
下午,然而天色暗暗的。
有一位新的女院友,她也蠻年輕的。
“hello, 我叫阿峰呀,係呢度嘅社工同事, 點稱呼你呀?”
“我叫奧瑾”(化名)。
她總是微笑著,沒有很多說話。
有一次宇峰見到他的母親,母親說:
“吳生你來到就好了,平時佢都唔鍾意講野,我哋都好擔心佢,唔知道佢諗緊乜嘢,唔知道要點樣幫佢 ”
“ 聽到你講很擔心奧瑾,好想幫到佢,但又唔知佢諗緊乜野, 平時奧瑾最鍾意嘅係乜嘢?”
“ 佢最鍾意咪就係食嘢囉, 一有嘢食佢就好開心㗎啦”
媽媽離開後,我就去探奧瑾然後問她:
“奧瑾, 你喜歡吃東西嗎?”
奧瑾就立刻露出了笑容:
“ 咁你最鍾意食d乜野呢”
“ 都係嗰啲啦” 我們開始第一次對話起來了。
“ 你鍾唔鍾意食薯片呀?”
“ 鍾意呀” 她點點頭害羞的答道。
“ 嗯, 咁你平時食開邊隻薯片,等我買番黎一起食丫”
“好呀”
“ 有卡樂b呀、珍珍薯片呀,你平時食開邊隻呢”
“ 我鍾意食卡樂b薯片”
“ 好!咁我聽日就買卡樂b薯片返嚟一齊食啦”
第二天的下午,就買了薯片與奧瑾一起吃。
看到她開心笑的時候,心裏就感到一絲絲幸福。
這使我聯想到社會工作的基本元素,要建立關係,我們就需要了解對方的世界、進入對方的世界、在她的世界,用她的語言和她溝通,薯片成為了打開彼此間溝通的一個媒介。
後記小tips:
可以盡量用廣東話口語的方式去提問,因為越接近我們日常所使用的語言,言語就會更容易進入潛意識,對方就更容易去聯想出答案。
較一般的問法:“ 佢平時有乜野興趣呢?”
較有效果的問法:“ 佢平時最鍾意啲乜嘢?”
很感恩一位社區癌症病人回院探宇峰。
她談住大腸癌造口的位置, 在吃完東西之後漲得很厲害的情況。
“吳生, 我真係唔知點算,每次吃完東西之後, 條腸都長得很厲害,每當便秘的時候,就會更辛苦”
“ 有什麼時候條腸會舒服d?”(暗示例外情況)
“嗯…都無架…… 飲完西梅汁之後會舒服好多, 因為會順暢好多”
“嗯, 飲完西梅汁之後可以幫到你順暢好多,舒服好多,你仲有做左d乜野等自己舒服啲?”(暗示行為內在資源)
“ 我仲有食火龍果、奇異果呀, 冇辦法啦都要找方法幫助自己”
“ 那很好哦!你有很多方法去幫助自己,如果下次再有唔舒服,你會食啲乜嘢幫自己?”(未來預演)
“ 我會飲西梅汁,飲完之後覺得最舒服”
小結: 病人往往一開始的時候,都會訴說著問題,是一種問題聚焦(problem focus) 。當我們同理過病人的情況後,我們可以轉向尋解導向(solution focus),聚焦在病人的內在資源、聚焦在解決的方法上,從stuck轉為unstuck。
如何回應病人跟你說曾經想自殺
在臨終病房,可能遇到的情況之一,就是病人向您訴說:
“我真系好辛苦,想過好多次自殺”
這個時候,你會怎麼回應她呢?
x “自殺是不道德的!”(避免用道德目光去審判)
x “不要想這些事情啦!你要多想一些開心的事情”(過度正向)
因為病人已經夠痛苦了,不再需要更多的被批判、不被理解的苦了
首先,我們可以試著同理心地回應:
“我想您真系好辛苦,辛苦到你想起自殺”
其實,病人活到現在,我們相信,必定有些內在的資源,一直支撐到她到現在的。
進一步說,病人活到現在,沒有自殺,也就是說,有些“東西”使她取消了自殺的念頭。在社會工作的角度來說,這,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“東西”找出來,那就是病人活著的最大動機、最巨力量的內在資源了!
所以,我們可以試著問:
“是什麼東西,使你取消了自殺的念頭?”
“系d乜野野,使你打消左自殺的念頭?”
當時,病人回應著:
“第一,我的宗教不容許我這樣做的。第二,如果我自殺死了,我的丈夫會很傷心”
“所以你很愛他,不捨得他傷心”
“系啊”
從人本主義治療的角度來說,每一位病人都是自己最佳的老師、治療者;從尋解導向治療的角度來說,每一位病人的自身都有著最好的解決方法和內在資源。
最後,讓宇峰感到最深刻的是,即使人們身處在多麼痛苦的處境中,支撐著人們活下去的,往往是——愛。
這位病人的愛,是對丈夫的愛,不捨得丈夫傷心的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