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幅與女兒的合照@臨終病人的最後心願
生命中,總有著不同的故事,也許當中的某些故事,有著不可逆轉的遺憾,但我們仍然希望可以為臨終病人做多一點點,好讓他們能安然離世。
「阿峰,SY先生情況已經很差了,他有一個心願,想同個女影返幅合照,你睇吓幫唔幫到佢?」張醫生問。
「嗯,好的,我試試看聯絡他的女兒」
SY先生,臨終癌症病人,離婚。
他的姐姐曾說:
「SY以前對太太做了很過份的事,如果唔係咁樣,都唔會帶住個9歲嘅女走咗
但係我係佢家姐,就算佢以前做過嘅嘢幾唔啱都好,我都唔會放棄佢」
SY姐姐將女兒的電話給我,於是,宇峰就試著聯絡SY先生的女兒,不知道女兒是否會來院探SY先生,畢竟這麼多年沒有見面。
「SY先生,我會盡力聯絡您女女的,然後和女女拍個合照好嗎?」
SY先生笑了,當下看著他的那種眼神、那種微笑,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微笑。
可是,女電話一直都沒有接, 所以試著留言給他她。
留言沒有回覆, 試著whatsapp給他她。
Whatsapp終於有回覆了, 並和女兒相約好與SY先生見面和合照的日子。
可是最後沒有出現。
如果「自他交換」的話,與一位相隔了二三十年、曾經傷害過母親的父親再次見面,心裏可能會很複雜吧。
「今天護士姑娘說,SY先生的情況開始轉差了,如果家人可以的話,請來看看他」Whatapp女兒SY先生的近況。
幾經轉折後,護士姑娘告訴宇峰,女兒在某天的夜晚來了探SY先生,並和他合照。
「聽護士姑娘說,你前晚來過院探SY先生,謝謝您與SY先生合照,如果方便的話,可以Whatapp我照片嗎?可以晒相給SY先生」宇峰抓緊時間問女兒,因為我們知道SY先生剩下來的時間不多了。
「我自己留來紀念得啦!」女兒回應。
「嗯,謝謝您與SY先生合照,深信SY先生跟您一樣,很想把照片留來紀念的」。
可是,女兒一直都沒有回覆Whatapp。
數天後,晚上6:30,有一位女士來到6/F,宇峰辦公室旁邊的「卓思廊」買奶粉。
「您好啊!我姓吳的,系呢度嘅社工,您係院友嘅屋企人?」
「係呀!我係SY的姐姐,係澳門過來的,請問他在幾多號病床?」
「嗯,他在XX號病床,你買完野之後,我哋一齊落去丫~」
「好啊!他最近怎麼樣?」
「我們最近都在為他完成心願而努力,SY先生很希望能有一張與女兒合照的照片,照片已經拍了,可是女兒可能因為某些原因,不願意將照片Send給我們」
「唉,相都影咗啦,點解咁都唔肯畀我老豆呢,如果唔係SY他以前對他的太太,做了這麼過份的事情,他的太太也不會這樣對他,但人都要死了。。。。。。」
「嗯,SY他的日子,也許不多了,家姐,請問您有與SY先生的合照,可以Send給我頂住當先嗎?」
「呀!我有呀!我唔識得用手機,你幫我send落去手機啦~」
因為照片的像素很高, 透過email傳送需要一定的時間,以及病房的急Call,所以還未來得及細看照片, 就與SY先生澳門的家姐道別。
就在第二天, 護士姑娘抓著宇峰說:
「 尋晚SY先生的女兒來左呀!」
「 那位不是他在澳門的家姐嗎?」
「 阿女喺澳門家姐走咗之後來的呀」
「嗯嗯,佢有冇帶照片來啊?」
「 冇啊!我都有問佢可唔可以send張照片過嚟,等我哋可以曬畀SY,但係佢話張照片係屬於佢嘅,點解要畀SY。我就同佢講SY嘅情況已經好差,晚上都睡不著,而且阿女你唔係每一日都可以嚟到睇佢,如果有一張相可以黐系佢床邊,咁佢每一日都可以見到你,個心都會舒服啲」
「多謝你幫手呀姑娘, 阿女聽完之後有乜嘢反應?」
「 阿女嘅語氣都有轉變的,佢話會自己曬張相過嚟」
「嗯!太好了, 希望他可以盡快將照片曬過來啦,姑娘你看看這張照片」 宇峰從外套掏出手機。
「呢個咪就係佢個女囉!」
「 !!!咁我下午就出去曬相,明天下午就有得攞, 我拎張相畀SY先生睇先。」真的很感恩,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之下,得到了一張SY先生與女兒的合照。
隔天,宇峰帶同 12R的照片和 blue tab, 去探訪SY先生。
「SY, 你喜歡這些照片嗎?」
SY先生笑著點頭迴應。
「SY,你希望將照片貼在哪個地方?」
SY先抬著頭、轉動著眼睛,指示著床尾上方電視機的位置。
宇峰貼著貼著:
「這樣喜歡嗎?」
SY看著照片,再看著宇峰,笑了笑。
然後SY先生閉上了眼睛,帶著微笑地睡了。
每一個人,每一個生命,都有著他獨一無二的故事。有些故事可能已經,快要去到最後的一章, 最後的一節了。 過去的故事,也許無法改寫,但作為寧養/ 臨終關懷的社會工作者,仍希望盡一切的努力,讓臨終病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個章節中,能帶著幸福離去。
啟思
- 從家庭治療的角度來說,我們不是去Fix問題,而是去建立一個橋樑,讓彼此再次連結。
- 也許我們無法在有限時間,去關顧SY先生的家庭問題,然後在彼此努力的溝通下,女兒願意見爸爸最後的一面,也完成了爸爸的心願。
- 工作員多覺察自己有沒有Take side的情況;因為我們不是批判者的角色,而是修橋的那塊磚頭(有感情的磚頭囉)。
- 除了聽SY先生的故事,也多聽聽女兒的故事,同理女兒的經驗和感受。
- 尋解導向治療取向,好處是從當事人身上迅速地取得有效的解決方法,然而要注意的是,自身會否太Task,而只聚焦在當事人,而忽略了家人的感受。
- 家庭治療提供了更全面的視野,除了當事人外,他的家人也是我們關顧的對象,能夠有這樣的意識和視野,往往能避免Take side的情況發生。
生日飯@生命中的最後心願
「HR先生,很抱歉,我聯絡不上華仔」
「唔緊要啦」
「嗯,咁有咩係您想做的?」
「我想同屋企人食個生日飯」
「嗯,當然好呀,您有乜野想食?」
「芋頭魚腩煲!」HR先生斬釘切鐵地說。
「芋頭魚腩煲啊!睇來您好鍾意食咁喎~」
「係呀!我好耐無食過喇!但係我唔想食外賣果d」HR先生舔舔嘴邊地說。
「嗯,好呀,如果請義工朋友來煮比您食,您點睇?」
「咁就梗係好啦!麻煩晒你啦喂~」
「講呢d,講多幾個餸來聽下啦~」
HR先生,剛退休,就發現自己患了末期癌症。
「好似乜野福都未享過……」HR太說著就不禁哭了。
HR先生,下身已經不能動,因為不能動的關係,導致有一個傷口很大、很嚴重的壓瘡,種種的因素,使HR先生無法坐起來,只能長期躺在病床上。
但他仍有一個盼望,他在等待、等待女兒的孩子出世、等待他的小孫女,在兩個月後出世。
對很多人來說,一道家常便飯,是多麼的隨手可得、多麼的微不足道。
但對於長期在醫院臥床的末期病人來說,卻是生命中最後的願望。
宇峰跟義工朋友說著:
「這很可能是HR先生,生命中最後的一頓生日飯了,讓我們一起來完成他的心願吧!拜託大家了!」
宇峰心裡,真的真的很感激,每一位義不容辭前來幫忙的義工,沒有您們,就沒有這一個快樂、溫馨的生日晚飯。
謝謝M義工特意從美國訂購了炆煮鍋,因為M義工昔日是在英國的大學教授烹飪的,她對煮食有著一份完美的熱誠。
謝謝D義工知道RH的女兒懷孕了,特意煮了桑寄生蛋。
謝謝S義工剛從扭傷手康復的過程中,仍出心出力前來幫忙。
謝謝M前輩同事,無OT都留下來幫手,夠義氣。
謝謝T上司來支持我們,還落手落腳幫手洗碗,您的身教,我是知道的,感謝您!
心裡那份感激、感動的心情,每當想起,仍在感動著。
真的感謝大家無條件的付出、無條件的愛。
能遇到大家是宇峰的福氣。
「HR先生,啲餸吖唔啱食先?」
「正!」他舉起左手的大拇指地說。
希望您喜歡這頓生日飯,HR先生。
社區資源:香港防癌會 慈善項目 心願計劃
如果有一位身體情況欠佳的臨終病人,堅持要即時離院回家,您會怎麼辦?@臨終關懷
前天,如常在早上到病房探望每一位院友。到R1病房的時候,看到YY女院友,把自己的東西都翻了出來。
“早啊YY~ 見到你執晒啲野出嚟嘅?”
“係呀!我而家要走啦!”
這實在把我嚇了一跳,一來跟YY院友很熟,卻從來沒有聽她說要出院,二來她的身體狀況,要回家一個人生活,實在讓我感到很憂心。
自從她入院抽腹水回來後,雙腳一直乏力,容易跌倒,回到家後怎麼照顧自己呢?
宇峰大概呆了2秒:
“啊!聽到您話而家要走,邊個來接您?”
“我有個朋友過緊來,佢會車我返屋企”
“嗯!咁佢幾時過到嚟呀?”
“而家揸緊車過嚟啦!”
宇峰心裡急起上來:
“嗯,食飯打算點搞啊?”
YY有點有點炆憎地說:
“你唔好同我講呢啲,我野都未執完!”
“咁我同您一齊執啦,咁阿女有咩睇法?”
“佢好忙,都唔得閒過嚟架啦”
YY,已經心意已決。(而且院方已經批了YY出院)
在與YY一起執野的同時,宇峰腦海的 To do list已經列印出來
1)夾病房姑娘和藥房
2)夾護士長
3)夾阿女
4)轉介「攜手同行」癌症家庭支援計劃
5)夾義工一起家訪,評估在家生活狀況
。。。。。。
然而,張清單列印到一半,YY的朋友已經到。
”您好!我係宇峰,呢度社工,請問點稱呼您?”
“我係L先生”
就在YY繼續收拾東西的時候,L先生慢慢的步出了病房,看著我,招招手,示意我也出病房,跟他聊聊
“唉!我都唔知點,本來我知係來探佢,點知無啦啦要我同佢出院,她根本就有計劃的,唔怪得叫我揸車來探她”
約下午1:30,YY就乘坐L先生的車,回家去了。
第二天的下午,YY主動給宇峰電話
“阿峰,你食飯未呀?”
“就食啦,咁你食左未呀?”
“食左啦!”
“嗯,咁我就放心啦,返到屋企覺得點呀?”
“緊係覺得好好多啦,因為唔洗在包住個片,個屁股唔洗爛先!”
“嗯,不用在包片,舒服好多吧”
“緊係!明明我自己做到,係都話我唔得,要鼓勵下我先得嘛!我真係要多謝乜都唔比我做果一位姑娘,係她激勵我的” (從病人的角度來說,覺得自己被打沉;從護士的角度來說,是關心她的安全)
“哈哈,咁我要幫您傳達嘛~”
“你真係玩野呀您~”
其實,除了在院要在尿片上排泄外,YY還有其他促使她「不顧一切」地離院的原因。
包括在醫院抽腹水的時候,她看著左右兩邊病床的病人相繼死亡。回到我們院後,再經歷一位右斜對面的、認識的院友死亡。
“阿峰,我見到果d野呀,好驚、好唔舒服”
「自他交換」去感受,勉強YY繼續留院,又是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呢?
後記 / 反思:
1)究竟什麼才是對院友最好的?是我們決定的、還是院友自己決定的?長久以來,都是一個爭議性的問題。在人本主義的角度來說,院友最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。在臨床經驗來說,也許我們看到的會比較廣。對宇峰來說,沒有一定的答案,可能我們最需要的是的溝通;與甚有主見的院友的相處,我們也許可以退一步,在幕後動用不同的資源,去默默地支援她。
2)其實,有不少的臨終病人,最後的心願是回家,因為他們已經知道,自己還有的日子已經不多了,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離世。從醫療的實務角度,去支援臨終病人在家中度過,乃至在家中離世,日本是做得很好的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《一個人好好走 生命最後的另一種選擇》一書。
3)很深刻、很貼身的是,離院計劃(Discharge Planning)和離院支援服務是非常重要。病人離院後,是否有足夠的支援,在社區生活呢?這都是我們非常重視和關心的。
4)同房病友死亡,我們需要跟其他同房的病人傾傾,關心他們知道多少,以及他們的感受。
觀塘的上海粗炒@癌病人心願
“阿峰,等陣間,你可唔可以幫我買個上海粗炒,我知道呢度附近,有一間上海野,好好食的”
“好呀,係邊度來的?”
“就係呢度對面,有一間賽馬會,上去2樓就有”
“嗯!咁您係度等我一陣,我唔包生仔架,找得到就買比您食啦”
其實,呢間野,真係好難搵,因為個商場主要賣電腦產品,要係電腦商品的海中,要找到一間買上海菜的小店,那種不太協調的感覺,真係好有趣。
最後當然找到啦,找到的那一刻,我仲興奮過自己中六合彩!於是我連忙致電YY院友:
“喂YY!我搵到啦!依家買緊,等我返來!”
後來跟YY聊著,原來她以前的office就在附近。
“哇!個間野都幾隱蔽喔!唔係街坊都唔知d好野係邊呀!”
“係呀!我以前成日去ge,間office附近”。
有時候,臨終病人的心願,很可能不是環遊世界、不是上太空,而是跟生命、跟生活,很貼近、很接近的。
YY很想吃昔日每個星期,很容易就能吃得到的上海粗炒。
YY很想吃的,是昔日的回憶。
那種健康時,活著的感覺。
活著的味道。
在4:00pm的柔光草地上談論死亡@臨終關懷
YY女士,子宮癌,離婚,入住醫院前,都是一個人住,有1子1女。
自從前幾天,入院抽腹水後,情況就逐步逐步轉差。
“阿峰,可以帶我上去打麻雀嗎?我覺得這裡好凍,凍到我個人震0西”
“當然好呀,您覺得這了好凍吧,我們一起上去,上面會暖好多”
YY女士吃了兩鋪麻雀呢。
“阿峰,可以帶我周圍走走嗎?我唔想返落病房,病房好凍”
“好呀,嗯,不如我們一起去4樓的平台花園好嗎?我地可以曬下太陽,應該會好暖的”
YY女士坐著輪椅,靠在4樓平台花園的右牆邊,而我坐在她左邊的石壆上。
4:00pm的暖暖陽光,打在柔柔的草地上。
“唉,自從返左來之後(從醫院),成個人都唔知覺得點,好唔舒服,又好驚”
“嗯,聽到您話返左來之後,覺得唔知點,好唔舒服,又好驚,不如您話比我聽,您在驚的係d乜?”
“我好驚死亡。。。。。。”
“嗯,聽到您話驚死亡,話比我聽,個種驚係點樣樣ge?”
“我都唔知道,或者,如果我可以死之前,做到某些事情,可能會無咁驚”
“嗯,如果死之前,可以做到某些事情,可能會無咁驚,您覺得做到d乜野,會無咁驚?”
“我想返大陸”
“嗯,YY您想返大陸,因咩事想返大陸?”
“我想有一個新的開始,一個新的人生”
“聽到您講想有一個新的開始,新的人生,妳心中最理想的那個新開始、新人生係點樣的?”
“我想有一個家仔”
“您希望個家仔係點樣ge呢?”
“有一個老公啦、有仔有女啦,因為咁樣,先係一個完整ge人生”
“嗯,有呢個家仔,先係一個完整ge人生”
“係呀,你第日就明架喇~”
然後,我們繼續聊著聊著,她希望能聘請一個私家看護。
因為出院後,腳已經無力走動,乃至沒有辦法自己上廁所,只能在床上、在尿片上解決。
試一下「自他交換」的話,要您躺在床上,然後排泄在尿片上,等待需要等待護理院替您換尿片,您就會想像到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合感受。
後記與啟思:
臨終關懷的工作,很多時候都不是去Fix Problem。
您的聆聽與盛載,很可能已經對臨終病人來說,是極大的支持。因為,他們想說的,未必每一個人都願意聽、或者有能力去盛載。因為他們往往想談及的,可能就是死亡與遺憾。
所以,寧養社會工作員,有一種自我覺察與關顧的需要,覺察一下自己,是否已經準備好、有充足的時間,在當下(here and now)去盛載臨終病人的感受。
願YY女士在最後的生命中得到平安。
與老公回到10年前拍拖的自助餐餐廳@最後的心願
真的很感恩,香港防癌會有一項「心願計畫」的慈善項目,幫助癌症病者完成他們最後的心願。
1樓「慈善愛心病床」的院友,往往都已經去到紓緩治療的階段,縱使第一天入院的時候,看著他們行得走得,但心裡也有準備,其實我們能認識、相處、交心得時間已經沒有很多。而放下一切的赤子與誠懇之心,往往就是建立關係的最直接方法,因為當與院友建立好關係後,就比較能夠傾訴到生命中的最後願望。
“阿峰!我想同老公去迪士尼可以嘛?” CH女士問。
“當然可以啊!您想什麼時候去?”
“我想等到10月的時候才去”
“嗯!我猜想啊!嗯,等到10月去,有特別的原因吧,對嗎?”
“哈!你點知0既!因為10月系我同我老公0既生日”
其實,宇峰看到CH女士的情況一天比一天明顯地轉差,心裡也想著,不知道CH女士能否等待到10月。
兩天後,CH女士:
“阿峰,我唔去迪士尼,去第二個地方得唔得啊?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情況,如果等到10月,我應該去唔到迪士尼了”
“嗯,聽到您說覺得自己等到10月,應該去唔到迪士尼,嗯,CH女士想去那裡?”
“我想同老公去哪個餐廳吃自助餐,因為我同我老公10年前去過那個地方,是我同我老公吃過最好吃的自助餐”
“好的!就交給我吧!嗯!那麼到時候,您想我係度,定同老公兩個撐台腳先?”
“當然要你係度啦!阿峰您系度先有意義!”
“哈哈,那麼我到時將個燈膽較暗d啦下”
“哈哈!”
於是,宇峰與同事一起Book自助餐、復康的士(謝謝東區醫院寧養社工Stephen捐出的士現金券),以及向香港防癌會的護士長借氧氣樽(行內叫大炮)和輪椅,感謝護士長教宇峰如何使用氧氣樽。
很感恩,當晚的天氣很好,星期一到星期四,都在下大雨,唯獨是吃自助餐的星期五,完全沒有下雨,天氣還很涼爽、很舒服,對呼吸困難的CH女士來說,是一個很美好的天氣。
我們一邊吃自助餐,一邊回顧了CH女士和丈夫很多的回憶,在CH女士去拿食物的時候,丈夫說:
“其實一路走來,都覺得很突然,由醫生說有1年命、去到年底12月,到前一次覆診說大概只有半年命,到上個星期覆診,卻說只有一個月命,一切都很突然……”
面對生離死別,是很難接受的,好像,一切都是假的,很希望,一覺醒來,一切都只是一場夢。
回程的時候,最重要的部分就是debriefing了,問句卻是很簡單又直接:
“CH女士,您覺得今晚點啊?”
“我覺得很開心,很感恩今天沒有下雨,很感恩上天比左一個咁開心0既夜晚我,已經有10年沒有和老公來這間餐廳了”
宇峰心裡也很感恩,感恩能認識您們、能與您們共渡這溫馨、開心、幸福的夜晚,願您一切都平安。
生命中最後的請求,生命中最後的心願@臨終關懷
每一天的下午,都有不同的康樂治療活動,而今天的活動,是由一位義工朋友,教我們一起做一個蝶古巴特的小木盒。
當宇峰去到1樓病房,邀請院友參加的時候,有一位臨終的女院友問:
“今天是不是製作小木盒?”
“是啊!您有興趣一起來參加嗎?”
“嗯……我要……上去參加” 這位女士的身體狀況已經很虛弱,連抬起頭說話都已經很困難了。
宇峰觀察到這位女士的身體狀況,以及她需要使用電動氧氣機的時候,基於病人生命安全的考慮:
“嗯,好的,我也很想一起上去做小木盒,您等我一陣,我問問護士先”
然而,護士先生並不建議這位女士離開1樓病房,護士先生與宇峰一起到病房跟這位女士說:
“現在可能不是很合適到6樓做手工”
這位女士用力的握住男護士的手說:
“您幫幫我……我真的很想做這個小木盒”
宇峰看著,心裡感到很難過,這很可能就是這位女士,生命中的最後一個請求了,我連忙道:
“護士先生,如果我們不離開1樓病房,就在1樓的大堂做手工可以嗎?我地可以找一個有插蘇口的位置,然後我請義工朋友來1樓,陪伴著她做小木盒,我也會係度的”
護士先生溫柔地拍了拍這位女士的手:
“好的,等我安排一下”
後來,這位女士完成小木盒的第二天,就離開人世了。而這位女士這麼堅持要製作這個小木盒,是因為想送給她的女兒,把這個小木盒,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份禮物,送給女兒。
啟思:在臨終的場域工作,您永遠都不會知道,下一次,您還有沒有機會去服務這位病人。臨終病人向您的請求,可能就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個請求,所以,請用真誠的心,去服務每一位臨終病人,這是對病人的愛,也是對自己的愛。
最後,真的很感恩這位護士先生和義工朋友,沒有您們的愛心與彈性,是完成不了這位女士的最後心願的,真的謝謝您們!
延伸閱讀:http://lifeanddeathsw.thisistap.com/2016/09/17/小女生在剛去世的媽咪身邊,說出與媽咪最深刻的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