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是否要為末期癌症的家人插胃喉,看預設醫療指示 #胃喉 #預設醫療指示

如果能夠可以在還能表達之前,好好互相理解,那該有多好呢?

Z女士的身體漸漸變差,吞嚥的能力也漸漸失去了。

 

下班後,宇峰到病房,看到Z女士的丈夫,垂著頭,獨自坐在綠色的2人沙發上。

“B先生”

B先生看看我,沒有作聲。

“我知道太太的事情了,胃喉是什麼時候插的?”

“係尋晚插的”

“嗯,是尋晚的事情,B先生,您對於太太插胃喉這件事,怎麼看?”

“我都冇諗過咁快就要。。。尋日下午還吃得很好的,她吃了許多,吃了兩大碗”

“聽到您講,太太進食的情況有進步啊”

“咪係囉!”

“啊女知唔知道媽媽0既進步?”

“我有跟她說,她說都插左囉” B先生抖著聲音,眼有淚光。

“嗯。。。看到太太,心痛太太嗎?”

“嗯”

 

日後,也有跟Z女士的女兒,談過插胃喉的醫療決定,女兒表示“看著媽媽的情況差落去,也沒有辦法,是醫生的建議,也是其他兄弟妹的決定”。

 

在臨終場域工作,我們往往會看到類似的醫療決定與無奈。然而,這些無奈與遺憾,是可以避免的,那就是“預設醫療指示”。

末期病人,身體會因著不同的情況,可能會慢慢、或者突然轉差,可能會突然失去了意識或表達的能力。如果可以的話,在病人意識還清醒、言語表達能力仍在的時候,約同家人,一起談談生命去到盡頭時,病人對最後醫療決定的期望,例如是否插胃喉、使用呼吸機、接受心肺復甦法等。這無論對病人和家人來說,都是極具意義的,一方面我們可以遵照病人的意願,完成他最後的心願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免去家人的爭論,避免了不必要的遺憾。

 

延伸閱讀 – 甚麼是「預設醫療指示」?

「預設醫療指示」,或簡稱「預設指示」,是一種通常以書面形式作出的陳述。陳述的人,在自己精神健全的時候,透過預設指示,指明自己一旦因陷於末期病患、長期昏迷、或植物人狀態等情況而精神不健全的話,他希望或不希望接受的醫療。透過預設指示,人們得以向醫護人員及家人清楚表明他們的意願。舉例,一個末期癌症患者可透過預設指示,指明他一旦心跳停頓時,不接受心肺復甦法等的急救。

預設指示有多重功能。第一,幫助病人(或傷者,下同)自決醫療方式;第二,免除了病人的家人在病人生死徘徊之際,還要作出決擇而受壓;第三,幫助醫護人員作出困難決定,例如當病人須依靠機器維持生命之時,醫護人員應該無止境的繼續提供那些機器,抑或在某階段撤除之。

預設指示這個概念,建基於人人在知情的情況下,都有權自行作出醫療決定。澳洲、加拿大、英國、新加坡及美國等,早已引入這個概念。相對而言,本港目前並沒有法例或案例訂明預設指示的法律地位,香港人對這個概念也比較陌生。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於2006年8月就這個議題,發表了《醫療上的代作決定及預設醫療指示報告書》,而食物及衛生局亦於2009年12月發表了《在香港引入預設醫療指示概念諮詢文件》

資料來源:長者社區法網 http://www.s100.hk/tc/topics/Health-and-care/Advance-directives/What-is-an-Advance-Directive/

醫院管理局-預設醫療指示表格:http://www.ha.org.hk/haho/ho/psrm/CEC-GE-1_appendix1_b5.pdf